去頭挖腮,清洗干凈,經經過高溫油炸,紅燒、油燜、香辣、蒜蓉、清蒸等方法烹飪,近年來,小龍蝦早已經成為人們餐桌上的美食。 秦超 攝
中新網太原6月9日電 題:打工青年結伴同學返鄉養殖小龍蝦 開拓鄉村振興脫貧路
作者 楊杰英 李洋
“你看,這就是我們的小龍蝦。”故縣鎮南集村小龍蝦養殖基地的張帥和桂兵正擼起袖子,掏出舞動著的小龍蝦,向記者興致勃勃地介紹。
“你看,我們的小龍蝦腹部多干凈,爪子上無絨。”養殖基地負責人桂兵拿起小龍蝦展示著,為了保障水源干凈,他們定期換水,并使用生物手法改造水質。 秦超 攝
沿著鄉間小路步行,映入眼簾的大棚就是山西沁縣故縣鎮南集村小龍蝦養殖基地。正值龍蝦采收時節,南集小龍蝦養殖基地已經有相當數量的成蝦在銷售。“無論是從水質還是氣候方面,都表明南集村具備養殖小龍蝦的條件。”指著剛剛撈起來的又肥又大的龍蝦,養殖場負責人張帥信心滿滿,初步估算,2到3個月可以采收成蝦1000斤左右,收入2萬到3萬元左右。他說,今后將擴大養殖規模,真正將小龍蝦養殖業打造成助力脫貧攻堅的新興產業。
31歲的張帥和桂兵是同班同學,中專畢業后,兩人奔波于各地打工,希望從每一份工作中收獲經驗。2019年,一個偶然的機會讓他們開始關注小龍蝦的養殖和銷售,經過實地考察、參觀,不斷向別人學習養殖技術,在鄉村振興的號角聲中,志同道合同撐創業夢的兩人回到老家,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然而,創業之路并非一帆風順,尤其對水產養殖來說,更是充滿了風險和挑戰。但年輕人胸懷夢想不言放棄,走遍了附近的村莊,終于找到了一處適合小龍蝦養殖的大棚。
31歲的張帥和桂兵是同班同學,中專畢業后,兩人奔波于各地打工。2019年,一個偶然的機會讓他們開始關注小龍蝦的養殖和銷售,從此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 秦超 攝
通過與湖北卓豐生態養殖發展有限公司“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管理模式,南集小龍蝦養殖基地正式成立了,在查閱了大量資料,請教相關專家后,經過不斷摸索技術,養殖漸入正軌。張帥介紹,小龍蝦的適應性極強,在飼養方面并不需要投入太多的精力。目前共投放種蝦苗達3000斤,“依托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優良的生態環境、土壤及水質,非常適合小龍蝦生長。這里所產的小龍蝦質量高,肉質飽滿、干凈。”
張帥說,小龍蝦對水質的要求很高,要隨時觀察它們的生存環境,隨時進行相應的調整,并且它們對水的溶氧量、硬度、溶解質、酸堿度都有要求,小龍蝦的營養必須均衡,不然對蝦的色澤、肉質都會產生影響。盡管養殖時間不算太長,但張帥和桂兵說起小龍蝦“養殖經”,已是相當內行湖北小龍蝦。
“你看,我們的小龍蝦腹部多干凈,爪子上無絨。”養殖基地負責人桂兵拿起小龍蝦向記者展示,為了保障水源干凈,他們定期換水,并使用生物手法改造水質。為了提升小龍蝦產量,養殖場會給小龍蝦喂食一些專業飼料,以補充小龍蝦的營養所需。
“赤赤小龍蝦,熠熠盤中餐。竊竊絮語歡,紅紅醉意濃。”去頭挖腮,清洗干凈,經經過高溫油炸,紅燒、油燜、香辣、蒜蓉、清蒸等方法烹飪,近年來,小龍蝦早已經成為人們餐桌上的美食。剝開頭部吸食濃郁鮮香的蝦黃,滑潤細膩令人贊不絕口,蝦肉白中帶紅的誘人色澤,飽滿鮮嫩的肉質,迎來了很多人的駐足和關注。“經常有人來基地參觀,打電話咨詢的更是不計其數。”張帥笑呵呵地說道。
對于今后的發展,張帥和桂兵都信心十足,他們心里還埋藏著一個更大的夢想:把養殖基地擴大,帶領當地群眾增收致富。從背井離鄉到返鄉創業,他們用行動實現“創業夢”,用自己的行動譜寫心懷故土的奮斗之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