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進入七八月份后,水溫升高,投餌量增加,許多池塘容易出現水渾、草臟(圖1)等現象,水呈“米湯水”。水渾時間長,水草長勢不好,有的就會“上臟”。
這個時候,許多養殖戶朋友不敢加深水位,不敢拉掉過多的水草,就容易造成坂田水草生長緩慢。隨之而來的就是溝中水草慢慢萎縮腐爛,池塘缺氧日益嚴重,水環境越來越差。下面就來詳細分析一下養蟹池塘水渾的原因及處理方法。
一、水渾的原因
1、河蟹、小龍蝦蛻殼后活動量加大,而活動空間比較局限,基本上都在溝里活動。
2、隨著溫度逐漸升高,池塘底部有機質發酵加快,加重了底部的耗氧。池塘溶解氧偏低會使得藻相、菌相失衡,水體自凈能力下降。目前市場上增氧產品種類繁多。傳統的增氧產品受技術和配方制約,一般為3-8小時集中放氧。
該類集中放氧的產品短時間內迅速放氧,氧氣容易快速溢出水體,池塘存留效果差,且對養殖動物刺激性較大。同時使用成本高,并需要人工時時關注增氧情況。新的技術是采用先進的緩釋技術和特殊配方,使氧氣可以在池底緩慢釋放,增氧效果長達30個小時以上。該類增氧產品成本低,放氧時間長久且持續,省時省事又省力。
3、溫差大、池塘水位淺易造成返底。
4、水草生長旺盛,缺乏碳源或營養不平衡造成的水草凈化能力下降。
天氣突變,浮游植物大量死亡,嚴重缺氧
浮游植物不能滿足浮游動物的需要,就會把浮游植物全部吃光,水體變得渾濁
二、水渾的影響
1、缺氧
水渾的池塘水體中的有機質多、藻類少,耗氧量大,產氧少,這樣會造成水肥不起來、水草活力差。
2、水草容易上臟
水體中過多的有機質粘附在水草上面容易造成水草葉片老化、萎縮,隨之而來的就是長毛、長青苔。
三、處理水渾的方法
1、拉掉過多的水草:
今年溝中水草普遍較好,許多池塘已經封面,應盡早拉掉溝中深處的伊樂藻(水位超過1.2米)(圖3),移栽到平臺或者坂田,切勿等到高溫天再拉草。
2、防缺氧 :
適當加深水位(坂田40cm以上),保持水體流通性,水渾的池塘應加強調水、解毒(7天一次),池塘的有機質少了,耗氧量就低了,水就不會那么渾了。
3、不殺蟲、慎殺青苔:
許多水渾的塘口水生昆蟲會增加,養殖戶就片面的認為是蟲引起了水渾。其實恰恰相反,是水渾和水中有機碎屑多了,蟲才長得多。
我們要盡量做到不殺蟲、慎殺青苔,因為使用殺蟲、殺青苔的產品都會對水草的生長造成影響,容易造成水草上臟、葉片老化等。有些池塘殺蟲后短時間內水很清,可是過幾天后水還會渾,殺蟲不僅加重了對池底的破壞,還使水環境更差,水才是真“渾”!
4、使用過硫酸氫鉀鹽等氧化物改底 :嚴重時連用2到3次,降解沉積到塘底的各類有害物質、改善板結、發黑、發粘、發臭底質,增氧提高氧電位的作用,改底的產品種類繁多、琳瑯滿目湖北小龍蝦。
目前市場上新的技術是安全高效的過硫酸氫鉀復合鹽改底片。過硫酸氫鉀被稱為第五代消毒劑,綠色安全,對養殖動物刺激小,使用無殘留,目前被越來越多的養殖戶認可。但是大家在選擇過硫酸氫鉀復合鹽改底片時候要選擇含量在20%以上的過硫酸氫鉀。
過硫酸氫鉀成分含量越足,氧化性好。但是由于過硫酸氫鉀較高的氧化性,含量越高越難制片。一般的小廠家很難做到。因此在選擇過硫酸氫鉀復合鹽改底片時建議大家看清含量,盡量選擇大廠家的產品。與此同時,制片技術越高,顆粒越小,作用面積越大、越均勻,效果越好。
換水5-10cm :換水的目的是補充自然水源中豐富藻類,因為渾濁水藻種少,藻類活性差,培藻更加困難,如果養殖池塘周邊有健康養殖池塘,可以加注一些補充藻類。
5、停止投料1-2餐 :目的是使水產動物饑餓,搶食部分浮游動物,減少浮游動物數量,方便培養藻類;
總結:
首先水渾會使養殖池塘透明度的顯著降低,影響水生生物的光合作用進而降低水體的溶氧,給養殖動物的呼吸造成極大阻礙。
另一方面還會降低水體動物的免疫力影響其生長發育繁殖進而影響產量。因此當水體出現水渾時不要病急亂投醫,而是要從根源上找癥結,要對癥下藥,具體問題具體分析。